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及人民銀行有關工作要求,切實提高人民群眾防范電信網絡詐騙意識,助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堅持“為人民群眾辦實事”的宗旨,匯總國家反詐中心、會員單位、互聯網絡等發布的相關反詐案例素材,編寫防范“涉疫詐騙”溫馨提示,引導普通老百姓正確認知和防范欺詐風險,牢牢守護人民群眾的錢袋子安全。
案例一:冒充流調工作人員詐騙
李女士接到了自稱是疫情防控中心工作人員的電話,詢問她是否入住過某酒店,并告知該酒店不久前有核酸檢測為陽性人員入住過,如李女士入住過則需進行隔離。李女士表示沒有入住該酒店,于是對方稱李女士的身份證可能被盜用了,并為她轉接“公安局”的電話。
“民警”聲稱根據調查,李女士的身份證不僅入住過該酒店,還在某銀行辦了一張銀行卡,該銀行卡涉及一起詐騙案,檢察院已介入調查。隨后,“民警”給李女士發來了一張所謂的“凍結管收執行命令”,還發來了一張負責案件的檢察官證件。李女士一看到“凍結文書”,回想起以前確實丟失過身份證,頓時慌了神。
對方表示,李女士如想“自證清白”,需要繳納保證金到公安局指定的“安全賬戶”中,待警方調查完李女士的資金流水,如果沒有問題再將錢還給她。李女士按對方要求轉賬了10萬元,但再次聯系這位“民警”時卻發現已經被對方拉黑了,這才察覺被騙。
防范提醒
流調工作人員和公安機關不會以任何理由讓流調對象轉賬和進行所謂的 “資金核查”,更不存在所謂的“安全賬戶”!
案例二:快遞理賠詐騙
一日,經常網購的王女士接到自稱是快遞公司工作人員的電話,被告知自己的快遞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需進行銷毀,公司將對王女士進行賠償。王女士按照指引掃描了對方提供的二維碼,將自己的身份證號、銀行卡號、短信驗證碼等一系列信息提供給了對方。隨后王女士發現自己賬戶內的4萬多元被轉走了,這時候才意識到被騙了。
防范提醒
網購商品有任何問題,要通過官方App、網站、客服電話進行聯系,切勿掃描未知二維碼或下載來源不明的軟件、App等,切勿隨意透露個人隱私信息。
案例三:領取“防疫補貼”詐騙
王先生在家隔離期間收到一封自稱是社區防疫工作人員發來的郵件,內容稱“接社保部門通知,國家將發放補貼,請收到郵件的居民自助辦理,認真填寫以免補貼不能準時入賬。”。郵件里附有一個二維碼,提示掃碼自助辦理。王先生掃碼進入一個網頁,在該網頁上輸入銀行卡號、姓名以及手機短信收到的銀行驗證碼。隨后王先生收到一條來自銀行的扣款短信,提示賬戶支出1.3萬元。王先生連忙打電話給社區進行核實,被告知不存在這種補貼,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防范提醒
收到類似“疫情補貼領取、辦理”等消息時,請擦亮眼睛,應通過官方渠道進行核實確認。
案例四:新冠特效藥詐騙
回家過年的劉先生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當地防控中心的工作人員,聲稱劉先生的健康碼和檢測報告有異常,可能感染了新冠肺炎,不過還在潛伏期,情況不算太嚴重。對方接著說現在有一款特效藥,500元三個療程,每天堅持服用就會恢復健康。由于回家路上途經風險地區,劉先生非常害怕,立馬向對方提供的賬號轉賬,然而遲遲沒有收到接受治療的通知,這時劉先生才反應過來自己被騙了。
防范提醒
防疫工作人員不會直接推銷產品、擅自收取費用,不要輕信陌生電話!
案例五:投資“新冠特效藥”詐騙
陶先生前段時間在一個短視頻平臺上認識了一位網友,自稱姓陳,陶先生和陳某很是聊得來。談到當前疫情防控時,陳某表示,知道一個投資“新冠特效藥”賺錢的門路,“收益十分可觀”,自己有“內部渠道”,問陶先生感不感興趣。于是陶先生點開了陳某發來的神秘鏈接,按照對方的提示一步步進行操作,連續5次向對方提供的戶名不同的賬號轉了3萬余元。就在陶先生想向陳某多“請教”投資方法時,他赫然發現自己被對方拉黑了。
防范提醒
一定要通過正規、合法途徑投資理財,對“內部渠道”保持戒心,避免落入網絡投資詐騙陷阱。
案例六:假冒“防疫服務”的刷單詐騙
全女士收到一條請求添加好友的消息,對方自稱自己是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工作人員,且“她”的相冊里還有許多防疫服務的照片,全女士便通過了好友請求。全女士在回答幾個關于疫苗接種跟蹤調查的問題后被拉進一個“防疫”群聊,對方聲稱這是便于以后提供更好的防疫服務。
過了幾天,全女士在群中看到“溫馨提示”:下載指定App,即可獲得3-20元的報酬。全女士嘗試下載后立即收到了返利8.8元。隨后,全女士在App陸續完成好幾單刷單返現任務,突然發現無法提現,詢問群主得知自己操作錯誤,需要繼續墊付資金,直至投入3萬余元后,仍無法提現,再次詢問也沒有了回應。
防范提醒